美团VS字节|人才观的“和而不同”—— 战略驱动下的共通与分野

在互联网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人才战略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载体。美团和字节跳动作为行业巨头,各自凭借独特的人才观吸引、培养和留住了大量优秀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者既存在对人才价值的共识,又在实践路径上呈现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组织能力与创新效能。
深入剖析二者人才观的异同,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自身人才管理策略,也能为其他企业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01
核心共识:人才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
尽管美团与字节跳动的业务赛道与发展阶段不同,但在人才观的底层逻辑上存在三大共识,构成了互联网企业人才管理的通用准则。
1.潜力优先于经验。两家企业均突破传统"唯资历论"的桎梏,将人才潜力视为长期价值的核心指标。字节跳动明确提出识别优秀人才更关键的是判断一个人的底层素质,称之为"用人看本质",在招聘中刻意忽略候选人的大厂光环、过往Title等外在标签,聚焦学习能力、好奇心、开拓精神等底层素质;
美团则通过"在事上练"的实战机制,让缺乏经验但有学习力的新人快速成长,例如让应届生负责城市外卖运营,在实战中验证潜力。这种对潜力的重视,源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迭代特性——当业务模式持续创新时,经验往往成为束缚,而潜力才能支撑企业穿越周期。
2.高回报匹配高贡献。在激励机制上,二者均摒弃"大锅饭"思维,强调"价值创造决定回报"。字节跳动将人力资源视为投资而非成本,通过"以能定级、以级定薪、以绩定奖"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最优秀的人获得行业领先回报,其人力部门每半年对标市场薪酬,保持激励的竞争力;

美团则提出"三人干五人活,拿四人钱"的薪酬哲学,通过股权、项目奖金等差异化激励,让核心人才分享业务增长红利,上市时近千名员工因期权成为"百万富翁"。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正向循环,形成了对顶尖人才的持续吸引力。
3.实战中培养人才。两家企业均反对"温室式培养",主张在真实业务挑战中锤炼能力。字节跳动通过"做有挑战的事",让员工在突破资源约束、应对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例如抖音早期团队在缺乏成熟算法经验的情况下,通过持续试错构建了短视频推荐模型;
美团则以"开天眼"式实战培训著称,让地推新人在夫妻店快速验证方法,通过"高频试错-快速迭代"的模式,将30分人才的能量激发至70分。这种"实践出真知"的培养逻辑,使人才能力与业务需求形成精准匹配。
02
路径分野:业务属性决定的差异化实践
1.人才密度VS人才效能:两种组织能力逻辑。字节跳动选择以"高人才密度"应对业务复杂度。其核心逻辑是:当优秀人才的密度高于业务复杂度时,无需依赖繁琐规则即可实现高效协同。为此,字节跳动要求管理者"敢招比自己强的人",通过持续引入顶尖人才拉高团队平均水平,例如在AI实验室的组建中,直接挖角全球顶尖高校的算法专家,形成技术壁垒。这种模式适合创新驱动型业务——当业务方向不明确、需要探索突破时,高密度人才的"群体智慧"能碰撞出更多可能性。

美团则更强调"人才效能",通过标准化体系放大普通人的价值。其地推铁军的"721打法"(70%精力做标准动作、20%优化流程、10%创新)就是典型体现:将复杂的线下推广拆解为可复制的步骤,让普通员工通过严格执行实现高产出。这种模式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尤为有效——当业务逻辑清晰(如外卖配送、到店核销),通过流程标准化降低对个体能力的依赖,能以更低成本实现规模扩张,这也是美团下沉市场营收增长超45%的关键。
2.特质导向VS场景导向:两种识人标准。字节跳动的识人标准聚焦"通用特质"。其列出的核心特质包括:学习能力、好奇心、韧性、开放谦逊等,这些特质不针对具体岗位,而是支撑创新的底层素养。例如在招聘元宇宙相关岗位时,字节跳动更关注候选人的跨界学习能力(如从游戏引擎转向虚拟社交场景),而非过往的元宇宙从业经验。这种"去经验化"的识人方式,使其能在新兴领域快速组建团队。

美团的识人标准则紧扣"场景需求"。其地推岗位强调"突破畏难心理",要求候选人能在拒绝中坚持;算法岗位则侧重"工程化能力",能将复杂模型转化为稳定的配送调度系统(如将平均配送时间压缩至28分钟)。这种场景化标准源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复杂性——外卖业务需要同时平衡骑手效率、商家体验与用户需求,对人才的"落地能力"要求远高于"创新能力"。
3.长期主义VS短期突破:两种人才发展节奏。字节跳动给予人才"试错周期",容忍短期无产出。其新业务通常有2-3年的验证期,例如VR团队在成立后的前两年没有明确产品输出,但公司仍持续投入资源培养人才;
美团则要求人才"快速出结果",通过"小步快跑"的实战加速成长。一位美团区域经理的成长路径颇具代表性:从负责3个街道的外卖运营,到半年后接管整个城市业务,在持续达成KPI的过程中完成晋升。这种差异背后是业务属性的不同:字节跳动的创新业务(如PICO、教育)需要长期投入,而美团的本地生活业务(如外卖、到店)则面临激烈的短期竞争,必须快速占领市场。
4.狼性执行 VS 创新驱动:两种文化内核导向。美团的“地推狼性”文化强调执行力和拼搏精神,在市场拓展和业务推进过程中,这种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斗志,使团队高效执行公司战略。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文化在吸引年轻员工方面面临一定挑战。
字节跳动的文化则更注重创新和人才密度,鼓励员工大胆创新、挑战高目标,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并保持高人才密度来应对业务复杂度,这种文化在创新型业务的发展中具有较强优势,更能吸引追求创新和挑战的人才。
5.平衡关怀 VS 精准挂钩:两种激励策略侧重。在薪酬与激励方面,虽然两家公司都注重激励的有效性,但方式有所不同。美团在不断探索平衡工作强度与员工关怀的激励模式,除了物质激励外,开始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和工作生活平衡。
字节跳动则更强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定期回顾市场薪酬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严格按照“以能定级,以级定薪,以绩定奖”的原则,使薪酬和奖励与员工的能力和绩效紧密挂钩,激励区分度更为明显,以吸引和激励最优秀的人才。
03
启示:企业如何构建适配的人才观
任何一家企业,人才都是支撑其穿越周期、实现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也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构建独特优势的根本依托。美团与字节跳动的人才观实践,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其核心启示在于:人才观没有绝对优劣,只有是否与企业战略匹配。
对于“创新驱动型企业”(如科技公司、初创企业),字节跳动的"高人才密度+特质导向"模式更具参考价值。这类企业需打破人才招聘的条条框框,敢于为潜力买单,同时构建容错机制,让人才在试错中探索方向。例如新能源车企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时,应优先招聘具有数学建模能力、跨界学习意愿的人才,而非仅局限于传统汽车行业的工程师。
对“效率驱动型企业”(如零售、本地服务企业),美团的"效能优先+场景导向"模式更值得借鉴。这类企业需通过标准化流程降低对个体能力的依赖,同时设计清晰的成长路径,让普通员工通过执行与优化实现价值。例如社区团购平台在拓展县域市场时,可复制美团地推的"小店试错法",让新人在高频互动中快速掌握商户运营技巧。

无论选择哪种模式,企业都需把握人才观的核心:“人才不是成本,而是能创造超额价值的资本”,要根据自身业务性质、发展战略和文化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人才观和人才管理策略。
字节跳动与美团的成功,正是因为将人才战略深度融入业务战略,让每一项人才举措都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目标——前者通过高人才密度支撑创新突破,后者通过高效能人才体系实现规模扩张。这种"战略-人才-业务"的闭环,才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