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0门槛”、可有可无?这个培训岗位被你误解了多久……
讲师、培训管理者、培训运营、培训专员……我们在提及「培训人」三个字时常常会将诸多岗位包揽其中,但不同岗位往往都有不同的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特邀一位「95后培训运营者」,让她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实际的工作经验与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提炼,整理成文章,希望能对大家带来新的体验与收获,以下,尽情enjoy~
向各位提个问题,每到逢年过节、亲友聚会之时——「你该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培训运营,每当向别人很认真地说出这四个字后,我收到最多的目光是——同情。
当然,也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外行人将“教培机构”和“企业培训”混为一谈,而投射来的「错位的同情」。
第二种是同行业人熟知情况下的「难以言喻的同情」。
其实这反映出了现在培训人懂得都懂的“内幕”:
培训项目中价值最少、存在感最低、最可有可无的“花瓶”岗位——培训运营。
不同于项目经理的掌控全局与主讲老师的知识传授,在传统的培训项目中,培训运营的职责是可用16个字概括:
叫人来、喊人去、做串场、发作业、理后勤…….
还有个看似很分量很重,却很有校园感的称号「班主任」。
这一听就知道——主打的就是一个「监督与陪伴」。
但随着企业培训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线上培训项目的普及,仅靠原来“监督与陪伴”式运营,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培训下的要求。
如果固步自封,按部就班,长此以往就会发现:
即便采用更为精致的课程,更为资深的主讲老师,培训效果终会有所欠缺,差一点的分数总是上不去,参训的学员总会有些许懈怠。
其实,在做培训项目的过程中,被误解已久的“花瓶岗位”,往往是影响整个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特别在线上培训项目,运营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学员的直观感受,并直接体现在培训最终的成效上。
而一个优秀的培训运营者,则是能掌控住全局,聚焦于关键目标与焦点,通过设计好的活动与运营手段,让学员“无痛参与”,从而将培训的效果最大化。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培训运营者?
简而言之,15字即可概述——
明目标,聚焦点,定场域,控方向,兼宽度。
分别解答以下四个问题
明目标,聚焦点——如何定好运营目标?
定场域——如何营造场域氛围?
方向——如何有效地“掌控”学员?
兼宽度——如何将学习者的偏好与目标、场域相融合?
今天率先为各位介绍的是“明目标,聚焦点”,其他内容有机会定会为大家呈现
同样,也希望这些门道与方法能够真正助力每一位运营者,让我们在赋能他人的同时,也能赋能自我,在工作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01定好你的“三部曲”
想要做好“明目标,聚焦点”,需进行如下三部曲:
第一、 明白你的目标客户是谁?
第二、 清楚你的整体项目目标是什么?
第三、 将前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是你的运营目标。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
每一场培训就像是一场宴席,项目经理要来了场地,定好了大致流程。几位主讲老师作为宴席重磅嘉宾,隆重出场。
学员则是前来的宾客。而你,培训运营,则是款待四海宾客,与诸生交杯换盏,呼朋唤友,让满堂宾客尽欢颜的宴席主人。
作为本场宴席的主人,你只需按照上述三部曲,就能找到自己的目标所在。
02看懂你的满堂宾客
无论是在培训运营项目者还是宴会主人,“见人下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如果“人”与“菜”的调性不一致,就会产生一种「错乱的美」。
比如现场宾客是10后,你上老鸭滋补汤,现场宾客是老年人,你上啤酒配炸鸡……
众所周知,菜品应该跟着人来,同理,你的运营也应该“先看到学员”。
通常情况下,按照参训学员的职级,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位高权重型,高层管理者
第二类:独立思辨型,中层管理者或业务骨干
第三类:嗷嗷待哺型,新员工或基层员工
还可以附加年龄、性别等其他信息,来丰富你对学员的认知,也方便在日后的运营中“对症下药”。
一般而言,位高权重型的学员运营难度最大,他们通常是宴席中的VIP宾客,身居要职,又见多识广,与之相处,要把握简洁、明确、清晰这三大原则,也不必过于战战兢兢,唯唯诺诺。
宴席之上,平等与尊重本身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独立思辨型的学员往往身居一线,实战经验丰富,常会出带来惊喜,并留下宝贵的思维火花。宴席主人需做好引导,多将舞台留给他们,定会有大放异彩的时刻。
最后一类嗷嗷待哺型学员,通常为职场新人,或某领域的小白,参训经验不足,监督和提醒需多次、并及时进行。
但又因为他们常是宴席中最年轻宾客,因此可可爱爱,活泼有趣的的主人,也会更受欢迎。
明白宾客为何人,才能上好备酒菜,静候开宴。
不过在开宴之前,你还需清楚另一个问题——究竟为何而开宴?
03明白你是「为何开席」
宴席的种类有很多——丧宴、喜宴、庆功宴……各种宴席的目的不同,自然习俗与形式也不同。
而身为宴席的主人,搞清楚了宾客类型,却搞不清楚为何开宴,不仅会涌现出「错乱的美」,稍有不慎还带来「诡异的美」,类似于中婚现场穿白衣,实属将中式恐怖美学发扬光大……
对应到同样种类繁多的培训项目中来看,大的项目目标直接会关系到运营里机制线与情感线的设计上。
搞不清大方向,虽不至于产生「中式恐怖」一般的美学,但根本还是本末倒置,对培训效果而言作用不大。
比如我曾经手过的一个培训项目,它的项目目标是让新晋内训师产出一份优秀的课件,而在运营机制的设计上,将是否及时回复群内消息作为评分点之一。
但从最后效果来看,积极回复消息的学员,也并未悉数产出优质课件。
因为二者并不具备因果关系,所以这样的运营设计也未有效地促成最后效果的达成。
因此,不单单是在开宴前要明白「为何而开」,在培训运营中也更明白「为何而做」,以终为始,才能将培训本身的效果最大化。
04尽好你的“地主之谊”
看懂了你的宾客,明白了你为何而开,接下来就是开宴前的最后一步——将两者结合。
比如:
今天你的宴席主题是——相亲相爱好同学,草原BBQ主题活动。你的宾客是一群刚毕业的阳光少年。
那么作为本场宴席的主人,你要做的就是让大家带好零食,饮料,准备好烤架,来一场宾客尽欢的欢庆盛宴。
培训项目也是如此。
比如本期主题是针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你的学员是刚入职的小白。
那么作为本次培训运营者,在运营机制的设计上要围绕熟悉公司、岗位、规章制度展开,态度上也可更加亲和与活泼。
以此保证,共同助力培训效果的最大化,以及也让你的工作,更具有价值感与成就感。
时至今日,我听过不少从事培训运营的伙伴,思考过自己工作的价值。
但我相信,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存在的作用,只是从事者能将TA发挥到多大,再小的变化不断发生,都能铸成填海移山般的变化,涓涓细流终入沧海,每一个细微的改变都会作用于最后的结果。
盛宴将至,宾至如归。
培训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宴席,而你我都是其中的主人。
从现在,让我们尽好地主之谊,“明目标,聚焦点,定场域,控方向,兼宽度”。
作者丨薇薇不加酱
来源丨培训人社区(tm_website)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