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帽思考法:平行思维建立思考框架
“六帽思考法”方法由英国著名心理、医学博士爱德华·德·波诺开发,是一个可以提高团体、个人决策和建设性思考质量的思维训练法。
这种培训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给人们建立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思考,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与个人的效能,降低会议成本、提高创造力,解决深层次的沟通问题。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参与决策过程的人员,以及那些有意于提高自身思维质量的人员。
2具体内容
“六帽思考法”的核心,就在于代表六种不同思维的“六大顶帽子”的运用。这六顶思考帽分别是:
在需要解决问题或是做出决策时,可以运用六帽思考法来思考:首先集中分析信息(白帽)、利益(黄帽)、情感(红帽)、创造(青帽)以及风险(黑帽)等。然后,按照不同的次序和不同的重视程度衡量其重要性。
如同彩色打印机一样,现将各种颜色(问题)分解成基本色(元素),然后将每种基本的色彩集合在同一张纸上,最终将到对事物全方位的“彩色”思维。
3分析
六顶思考帽思考法将人们思维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拆解,取代了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
它具有建设性、设计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四大特点。它能使会议更加集中、高效,帮助人们从全新和不寻常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创造一种动态的、积极的环境来争取人们的参与。同时,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发现不为人注意的、有效的和创新的解决方法。
组织成员可用六帽思考法以全新的思想来举行每一次会议、每一次讨论和每一项决策。
假想构成法:4个步骤开拓创新思维
假想构成是让人们先对事物及其特性作出假想,然后通过假想提出新方案的方法。此方法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阿诺德创立的,是帮助人们冲破习惯性思考,摆脱旧的思维定势,开拓创新设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假想构成法适用于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作为开发新产品和预测技术发展的手段。目前,此方法已被许多公司应用于人才的培训中。
1操作步骤
(1)准备阶段
✦ 确定课题(如改善某一产品)
✦ 确定会议室、时间、参加人员(不超过10人,人员应包括员工、专家等各个层次的职工)。
(2)实施阶段
✦ 由参与者列举课题的性质(如产品的功能、优缺点等等)。
✦ 以列举出的性质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假想(如对原料、优缺点提出假想)。列举的性质可以是课题的希望点,也可以是缺点
(3)列举希望点
不同阶层的员工对同一目标总是有不同的希望,因此可以通过搜索和收集不同阶层人们的希望(比如对某产品的期望),把这些希望点作为假想的雏形或基础。
(4)列举缺点
✦ 将事物的缺点一一列举出来,选择重要而容易攻破的缺点作为假想的雏形或基础,进行分析研究。
✦ 列举选择可行的假想,可以从经济性、时间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可行性的假想最后确定实现假想的方案
2实操举例
课题:未来的汽车控制仪器是怎样的?
1. 提出有针对性的假想
① 将来,汽车控制的表盘会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到那个时代,比现在更多的仪器将安装在控制板上,驾驶员仅仅依靠视觉会应接不暇,有可能还会失去控制能力。
② 将来,随着电讯器材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电子零件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2. 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述两个假想,可以找出相应的对策:
① 考虑设计声音和振动等视觉以外的指示方法来代替。
② 从竞争上考虑,电子零件降低了成本,所以要不失时机地使市场上现有的商品电子化。
假想构成法是一种用“推测”的手段,进行假想的方法。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虚拟语态。
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假想不能不着边际,应当充分结合自己所需解决的问题来设计假想,特别是在企业培训中,这种假想必须有目的性、针对性在实施这一培训方法时,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参加者应该是对课题有充分了解的有关人员
(2) 指导员要鼓励参加者对假想实施存在的可能性充分发挥想象力
(3) 为了使假想得到实现就必须充分搜集有关假想实施的各种技术与工程情报
KJ法:汇总细节,组合创新
川喜二郎教育训练法,简称KJ法,是日本东京工大教授川喜二郎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总结出的一套用科学发现的方法,于1964年首次提出,KJ是他英文名字的缩写。
KJ法的主要特点是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求创新。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重视零碎细小情报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能提高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1准备阶段
✦ 确定培训场所、培训时间、受训人员;
✦ 选定议题;
✦ 准备好黑板/白板/粉笔/油性笔(红、蓝、黑、绿、黄等)、卡片、大白纸、文具;
✦ 培训师熟悉使用本方法的一切常识及细节问题。
2实施阶段
✦ 培训师首先向学员介绍使用本方法的大意及实施概要,然后公布议题。
✦ 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请学员提出设想,将每一条设想依次写到黑板/白板上。
✦ 制作卡片。培训师与学员进行讨论,将提出的设想概括成2~3行的短句,写到卡片上。每人写一套。这些卡片称为“基础卡片”。
✦ 进行学员分组。将所有的学员分成几组,每组5~8个人。
✦ 各组分别制作“小组标题卡”。让每一组的学员各自进行卡片分组,把内容在某点上相同的卡片归在一起,并加一个适当的标题,用绿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小组标题卡”。不能归类的卡片,每张自成一组。
✦ 制作“中组标题卡”。将每个人所写的小组标题卡和自成一组的卡片都放在一起。经组员共同讨论,将内容相似的小组卡片归在一起,再给一个适当标题,用黄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中组标题卡”。不能归类的自成一组。
✦ 制作“大组标题卡”。经过讨论,再把中组标题卡和自成一组的卡片中内容相似的归纳成大组,加一个适当的标题,用红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大组标题卡”。
✦ 编排卡片。将所有分门别类的卡片,以其隶属关系,按适当的空间位置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并用线条把彼此有联系的连接起来。如编排后发现不了有何联系,可以重新分组和排列,直到找到联系。
✦ 确定方案。将卡片分类后,就能分别暗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显示出最佳设想。经讨论或由培训师评判确定方案或最佳设想。
来源丨培训人社区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