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培训动态 专业动态 王牌TCL:分产品线核算全员培训
王牌TCL:分产品线核算全员培训
2022年,泛智屏BU战略提出了IPD变革要求,为满足供应链布局、产品线经营管理、加工费用核算等全链条的精细化计算,分产品线核算模式在BU端提上日常。战略下沉到了制造中心内部,为支持BU的产品线运作,实现中心内的精细化管理,全方位对标产品加工费用,以制定最有排产策略和业务外包、外发、外购、外接单策略。制造中心内也刮起了一股产品线核算的变革浪潮。

在进行分产品线核算之前,核算工作只停留在整体平均费率上,没有办法对各工序与产品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读。如分工厂、工序按产品线汇总投入、产出工时、产量数据,效率数据;各工厂当月生产机型制损实际数据;各工厂当月生产机型/机芯辅料单机用量;OA及财务共享系统等仍需增加字段 用于填写内外销、产品线信息;将平台人员按服务范围拆分服务工序/产品线;产品加工费等等。如果需要导入如此大量的计算参数,就不得不对SAP和共享服务系统进行重写和改造。项目便在此模型下分为业务数据梳理组、核算模型搭建组以及整体核算组三戟并行。


2022年1月,分产品线核算的数据模型初步搭建完成,由运营管理部牵头,财务以及各工厂协同操作,赶在春节期间对数据模型进行第一次调用,并在随后的2月月会上按X / C / P / S产品线输出了单台费用。这是制造中心首次输出分线核算的结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看到分线模式下核算的数据状况,透视出了X / C / P / S各产品线的产量、单台费用等关键核算数据。这次月会上所呈现的报表格式也奠定了2022年往后战略月会的基础,规范了汇报格式,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制造中心也从此进入到了分产品线核算的精细化时代。

虽说此时的核算工具已经初具雏形,但由于新的核算体系缺乏基础数据验证支持,又考虑到各工厂系统完善度与IT化程度推进进度不同,业务仍有手工统计的数据,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仍有待考究。大家都十分清楚,项目的达成并不只是导入一套可有可无的计算公式,真正实现各个工厂用同“一张表”,对齐业务语言才是项目下的一大目标。为了对齐业务语言,实现人人懂核算,人人用核算的阶段效果,分产品线核算全员培训正式启动。

分产品线核算全员培训是制造中心内部第一次系统的、大规模的专项培训。在培训组织之前先邀请到了中心各领导、专家进行需求调研,在充分对齐需求结构后,仔细划分出管理干部与一般员工两套培训课程,线上授课与线下实战的双阶段双考核组织形式。有实战演练要求的核心管理干部除了要完成线上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还要在人力发展部的组织下学习各核算工具的具体应用,以练代学充分沉淀知识。授课阶段分为8讲课程完成,真正达到了柯式四级的培训标准。在前期的知识输入阶段共有2508人参与学习、学习总时长2871小时、外产业1696人加入学习。实战阶段中6个工厂开展3次实战对抗,全体管理、骨干人员参与。


通过培训考核,各部门开始学习与调用分产品线核算方法,逐渐形成沉淀。现已经形成了业务报表类模型9类18个,核算模型5类34个,总结结果呈现模型1个。

在分产品线核算的数据模型完成初步搭建后,制造中心内部就像一个超级计算机一般,每月不断地运行这套核算程序,通过自我审查自我修补。在输出基础的核算费用和分线核算的基础之上,现在也将逐步完善了屏申领申购流程上线,管控屏申领申购;辅料单机用量标准细化;机型效率、屏制损、无效工时率数据监控等拓展功能。把简单的数据呈现解析成细分业务动因,将UPPH、无效工时率、屏制损率、辅料用量等数据做精细,看透彻。从最初的财务记账开始,我们强调这做数学题,把帐慢慢算清楚。如今我们又能按产品线进行单项数据的分开核算,弄清楚了自己的报价,让改善动作有“数“可查、为战略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