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培训动态 学习案例 【案例】中国银行:问抉学习项目
【案例】中国银行:问抉学习项目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为了帮助中国银行的员工提升这一能力,中银大学成立了“问题银行”(Qusetion Bank),并以问抉项目作为银行的核心产品。问抉并不是单一的项目,而是一系列培训项目,是一种方法论。问抉项目以营销管理人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中的问题确认、研讨和解决设定为主线索,通过外部信息的输入,标杆对标学习,实践沙盘演练、工作坊共创,最终形成组织层面的解决方案。问抉项目的实施,不仅帮助学员实现了思维改变和工作重塑,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更营造了组织层面的学习型思维,加速实现业务优化与变革支持的目标。

【培养对象】业务经营管理人员

项目背景

中国银行是一家经营108年的商业银行,目前网点近万,员工有30余万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作为中国银行系统内的培训学院,如何提高员工的这一关键能力始终是中银大学的重要课题。在年中工作会议中,中国银行管理层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如何推动战略落地,解决落地过程中的问题,成为中银大学面临的新课题。

问题的提出者,一定是最好的问题解决方案提供者,也是最合适的落地执行者。为此,中银大学成立了“问题银行”(Qusetion Bank),其核心产品是基于团队共创的问题分析解决微咨询项目,即“问抉”学习项目,在提升员工问题分析解决力的同时,推动战略落地。

借助问抉项目,主要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意识维度,帮助个体具备业务全局意识,能够从市场战略角度,布局整个条线的业务策略。二是思维维度,帮助建立分析决策的思维体系框架,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三是能力维度,培养业务管理团队的执行能力,打破部门隔阂,增强团队凝聚。四是业务维度,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能够针对目前存在的管理、流程、系统业务等问题,通过共创给出解决建议,产出成果,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项目设计

在项目设计方面,中银大学在“721”法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特点,进一步细分、优化,提出新的职场学习底层逻辑——50%挑战性任务,20%困境/苦难,20%向他人学习,5%课程学习,以及5%个人生活。

同时,项目打造了“MAGIC”学习旅程设计模式。“M”即Mixed-Workshop(混合作业),通过混合不同层级的人员,打破层级壁垒,提高问题解决效率。“A”即Action-Learning(问题解决强流程引导),通过强化商业引导、创新指导,提升问题解决的价值和有效性。“G”即Goal & Challenge(设置挑战性的目标),挑战性任务在项目内容中占比50%,借助专业指导,帮助学员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大提升。“I”即Investigate and Reporting(在岗调研,撰写报告),所有的问题都要求以结果为导向,最终需要实地调研,撰写报告,并予以落地解决问题。“C”即Context Delivering(以内容为核心的运营),通过建设微信交流平台,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组织群内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施过程中发现,问抉项目的运营推进,与银行的基础产品服务流程基本一致。

开户环节:结合企业和岗位场景开发测评题本,实施测评,对目标学员打标签,用分数量化能力值。同时开展调研,针对调研内容,确定岗位画像,建立胜任力模型。存款环节:输入外部信息,如知识、经验等,同时借助实践沙盘演练,强化技能模拟训练,进行信息转换。贷款环节:组织工作坊共创,创新思维、行动学习,最终形成组织层面的解决方案,同时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学员的自我管理与业务管理能力。收款环节: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展示共创的项目方案,由管理层和学员从不同维度给予反馈,同时,项目还会安排后续跟进,确保行为转化和方案落地。

项目实施

问抉项目在具体实施方面,主要分6个步骤:

(一)调研访谈

通过一对一面谈、电话访谈,以及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工作核心内容和主要差距,界定业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聚焦客户营销工作现状、收集遇到的挑战和成功解决案例。最后,设计问题收集分析表和问抉力测评表,结合自评和他评方式实施,并对测评数据进行量化,为衡量培训对象的行为变化提供参照。

(二)问题诊断

通过整理调研问卷,收集实际业务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经与管理层确认,归类整理出6大问题,作为本次培训项目需要分析共创解决的主题。6大问题分别是,知识问题、能力问题、管理问题、流程问题、系统问题、业务问题。针对每类问题,项目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绘制画像

根据岗位能力结果,确定能力项,并对能力项进行定义,结合企业和岗位场景,对能力行为进行描述,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胜任力模型,绘制画像。例如,通过分析,确定中银消费中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六种能力:政治力、前瞻力、团队力、执行力、业务力、领导力。


(四)方案设计

采用建构式培训项目设计。在明确培养对象的基础素质能力之后,设计课程方案,通过组织讲座、托斯卡巨画、行业前沿、案例模拟、卓越沙盘、问题解决工作坊,分别予以赋能。最后,在完成输入与转化之后,开始进行输出,针对基于工作场景收集的问题,进行问题研讨、方案共创。同时,组织“多维度汇报展示”,通过展示方案,进行反馈性学习。从个人成长、工作方式、组织绩效三个维度进行训后跟进。


(五)项目实施

在具体实施方面,项目按照“角色融入—信息转换—多元共创—多元展示”的实施链条来执行。

1.角色融入。中银大学开发了乐高工作坊和手绘工作坊两门破冰课程,通过活动让各个区域的学员充分沟通,增进彼此了解,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员深入理解客户经理的能力素质要求,与课程核心内容直接关联。

2.信息转换。首先是信息输入,邀请外聘专家分享行业前沿研究、同业优秀案例,以及业务核心知识,帮助学员了解行业前景,打破固定思维,树立企业经营层面的思维模式。其次是信息转换,引入营销沙盘课程,实战演练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将外部知识内化为员工自身能力。

3.多元共创。实施问题解决工作坊,围绕6大核心问题,分三步走,通过“问题解析风暴”,厘清问题本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利用“点子聚集空间”,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组织“方案共创动脑会”,基于创新思维方式协力设计解决方案。

4.多元展示。在方案完成后,组织学员采用多种方式,对集体共创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现场展示,如创投方案演讲、模拟剧场、我爱微视频、思考帽汇报、风投面谈等。同时,组织学员、管理层,从不同维度进行点评反馈。

(六)落地跟进

项目设置了落地跟进环节,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行红绿灯行为承诺。要求个人明确“拟停止的行为,拟实施的行为”,并通过21天行为转变跟进,督促个人成长。二是推广学习型管理方式。将“问题解决工作坊”演变成部门间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的工作会议形式。三是关注问题解决方案跟进落地,成立专项工作组,以结果为导向,落地共创方案,形成产能。

项目成果

中国银行问抉项目,作为企业自主研发和实施的问题分析解决微咨询项目,根植于企业本身,不仅直接帮助学员实现了思维改变和工作重塑,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更营造了组织层面的学习型思维,促进了组织经营行为的改变,加速实现了业务优化与变革支持的目标。

历时8个月,经过不断的创新迭代,“问题银行”共实施问抉项目8次,累计服务460多名管理层级员工,梳理出1200多个问题清单,帮助组织解决了43个组织业务难题,同时,项目还梳理出500多个成功案例,实现了组织经验的沉淀。

未来,中银大学将对问抉项目继续创新迭代,同时也会持续设计富有生命力,助力公司实现长远目标的学习项目,努力成为公司在商学院与咨询机构之外的第三极智慧体,让中国银行能够“大象起舞”。


本项目获CSTD“第四届全国学习设计大赛”金奖,感谢中国银行上海国际金融研修院吕春枝的分享“中国银行:‘问抉’学习项目”。
本案例由《学习设计案例集(2020版)》收录。